黃庭堅贊“姚子雪曲”與五糧液
宜賓古稱戎州、敘州,自古產酒。黃庭堅贊“姚子雪曲”與五糧液,宜賓亦盛產荔枝,在《華陽國志》和《太平御覽》中均有記載,其荔枝甜郁芬芳,多汁可釀酒,故宜賓自古以產美酒和荔枝著稱。
宋代此地有土豪姚君玉,善釀酒。黃庭堅贊“姚子雪曲”與五糧液,姚氏酒坊以當地泉水及五種糧谷——蜀黍(粟米)、大米、高粱、糯米、蕎子釀酒,酒質甚美。此酒后來即為“五糧液”。
北宋紹圣四年,黃庭堅謫居宜賓。黃庭堅贊“姚子雪曲”與五糧液,曾嘗此酒以為美,而且認為飲用此酒可以卻風疾,飲之令人快樂,因而為釀酒泉水命名安樂泉,寫了這首《安樂泉頌》的贊酒詩。
此酒為以糧食原料釀造的濃香白酒故名“雪曲”,黃庭堅贊“姚子雪曲”與五糧液,是即名酒五糧液的前身。
【黃序】
鎖江安樂泉,水味為僰道第一。姚君玉取以釀酒,甚清而可口,又飲之令人安樂。故予兼二義名之曰“安樂泉”,并為作頌。
姚子雪麴,杯色爭玉。
得湯郁郁,白云生谷。
清而不薄,厚而不濁。
甘而不噦,辛而不螫。
老夫手風,須此晨藥。
眼花作頌,顛倒淡墨。
【譯文】
姚子雪麴,杯色爭玉
——姚子制作的雪色白曲酒,杯中酒色賽于玉。
得湯郁郁,白云生谷
——釀酒的溫泉熱氣騰騰,仿佛白云生于山谷。
清而不薄,厚而不濁
——此美酒清冽而有味道,深厚而不渾濁。
甘而不噦,辛而不螫
——甘甜而不膩口,微辣而不螫舌頭。
老夫手風,須此晨藥
——老夫手臂有風疾,每天須飲此酒當良藥。
眼花作頌,顛倒淡墨
——眼已老花了,用淡墨寫出這篇顛三倒四的文字。
【附注】
1、僰道,即今所謂西南之茶馬古道,自蜀地沿岷江而上。姚君玉,蜀人。
“僰(bo)”,通濮(古音po)、巴、白(伯),蒙文通說族出周代白狄,是先秦西南諸族之稱,又稱諸巴。亦即“百濮”,今白族即其后人。
宋代大理國是僰人即白人建立。元、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。明、清以后稱民家。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。元以后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,見于《元史·泰定帝紀》。
僰人之稱最早見于《呂氏春秋》,“西方之戎”。
《說文》:"僰,犍為僰蠻也"。
2、雪曲,原字做雪麴,曲即酒糟,雪曲即白色曲酒。
《說文》:“麴,酒母也。”《玉篇》:“麴,麴蘗。”《釋名》:“麴,朽也,郁之使衣生朽敗也。”《尚書·說命》:“若作酒醴,爾惟麴蘗”。《齊民要術》:“女麴,小麴也。”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叔展曰:“有麥麴乎?”《杜注》:“麥麴,所以御濕。”
【僰道考】
秦以前有僰國,位于今四川宜賓地區。滇(今云南滇池地區)和邛都(今四川西昌地區)兩部落也居住有僰人,史稱滇僰和邛僰,與當時川東的濮人出一源。漢代,其聚居區稱僰道(王莽改為僰治),是秦漢時期修“五尺道”通西南夷的起點。
漢司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南夷之君,西僰之長,常效貢職,不敢惰怠。”《史記.西南夷列傳》:“巴蜀民或竊出商賈,取其笮馬、僰童、髦牛,以此巴蜀殷富。”張守節正義:“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江,古僰國。”段玉載注:“接楗為郡有僰道縣,即今四川敘州府治也。其人民曰僰。《王制》:‘屏之遠方,西方曰僰,東方曰寄。’”
晉常璩《華陽國志.蜀志》:“僰道縣,在南安東四百里,距郡百里,高后六年城之。治馬湖江會,水通越雋。本有僰人,故《秦紀》言僰童之富,漢民多,漸斥徙之。”
【黃庭堅】
黃庭堅(1045—1105),字魯直,號山谷道人,洪州分寧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)人。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、詩人、書法家,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,與杜甫、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黃庭堅為其中一宗)之稱。與張耒、晁補之、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,合稱為“蘇門四學士”。
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,世稱“蘇黃”,著有《山谷詞》,黃庭堅書法亦獨樹一格,為“宋四家”——蘇黃米蔡之一。
神宗朝,黃庭堅以修《神宗實錄》誣妄不實的罪名,被貶涪州(今四川涪陵)別駕、黔州(今四川彭水)安置。
紹圣四年(1097)移戎州,即今宜賓,寫作此詩。
崇寧四年(1105年),客死在宜州(廣西宜山縣)貶所,終年六十歲。